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Skadden,那就是:攻防。
这家律所在并购市场上是“进攻型战神”,而在白领犯罪辩护和证券诉讼领域,又常常承担起“防守型铁壁”的角色。Skadden是那种无论在谈判桌前还是审判庭上都能赢得掌声的律所:一手操盘全球最大的跨境并购交易,一手稳住面对SEC和DOJ调查的华尔街巨头。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一、律所历史:从纽约起家的法律风暴眼
Skadden成立于1948年,由Marshall Skadden、John Slate和Les Arps三位年轻律师在纽约曼哈顿共同创立。他们一开始只是在一间小办公室里打拼,服务中等企业、处理公司法事务,但不到三十年时间,就跃升为美国企业并购领域的领先者。1980年代,随着“敌意收购潮”兴起,Skadden 通过代表目标公司反击敌意并购、为收购方设计融资方案等方式,成为华尔街并购风暴的核心参与者。
二、发展路径:从华尔街到全球并购战场
如今,Skadden在全球设有22个办公室,分布于纽约、伦敦、香港、北京、东京、法兰克福等国际金融中心,拥有超过1,500名律师。它始终将“重大交易”作为核心战略:
➣ 并购(M&A)是其招牌业务,连续多年跻身《Mergermarket》全球M&A交易总额前三。
➣ 白领辩护、政府调查、证券诉讼是其防守阵线核心,在《Global Investigations Review》的调查排名中持续领先。
➣ 资本市场与税务结构设计等业务,也以“配套严谨、执行迅速”而受到客户青睐。
(图片来源:Skadden官网)
领先业务:攻防一体的业务组合
Skadden的两大核心标签,就是“全球并购王者”与“白领辩护先锋”。
三、并购:打造交易传奇
Skadden 在并购领域的代表性不仅体现在交易金额,更体现在其策略设计的类型多样性,涵盖敌意收购、防御性结构、杠杆收购、跨境并购等。
以下是其部分经典案例,按类型分类:
1. 敌意收购(Hostile Takeover)
术语解释:敌意收购指在未经目标公司董事会同意的情况下,收购方向目标公司股东直接发起股份收购,或通过代理权争夺董事会控制权。
InBev收购Anheuser-Busch(2008年,520亿美元):InBev原本计划通过敌意要约直接控制百威,Skadden设计了一套既能应对董事会反对、又能避免监管失误的复杂交易结构,最终促成交易,并提高股东回报。
2. 防御机制设计(Poison Pill & Proxy Fight)
术语解释:毒丸计划,它是一种反收购防御策略,由目标公司(被收购方)设计,用来阻止或削弱敌意收购的企图。简单来说,当一家不受欢迎的公司(收购方)试图通过购买大量股票强行接管时,目标公司会“激活”毒丸计划,让收购变得代价高昂或无法实现。
毒丸计划通常通过公司章程或股东权利计划(Shareholder Rights Plan)实施。关键步骤包括:
- 触发条件:当某收购方持有目标公司一定比例的股份(比如10%-20%)时,计划自动启动。
- 权利分发:目标公司向现有股东(除收购方)发放特殊权利或股票认购权。
- 稀释股份:如果收购方继续增持,现有股东可低价购买更多股票,稀释收购方的股权比例,大幅提高收购成本。
Airgas v. Air Products(2011年,特拉华衡平法院):Skadden代表Airgas成功说服法院支持毒丸计划,即使在面对高溢价报价时,董事会仍有权依据长期价值判断否决要约。
“A board of directors may reasonably conclude that inadequate price is a legitimate threat.”
——Delaware Chancery Court, 2011
3. 杠杆收购(Leveraged Buyouts, LBO)
术语解释:杠杆收购指收购方以高比例债务融资完成收购交易,通常以目标公司资产作为借贷抵押。法律关注点集中在融资结构的合规性及董事信托义务履行。
RJR Nabisco案(1988年,250亿美元):Skadden代表KKR参与了RJR Nabisco的杠杆收购战役,设计了以高风险“垃圾债券”融资的方案,并赢得了激烈竞购战。
德拉瓦衡平法院支持该结构,裁定:“The court upheld the leveraged buyout structure as a valid financial strategy, provided it adheres to fiduciary duties.”
Silver Lake与Michael Dell收购戴尔(2013年,249亿美元):Skadden担任Michael Dell一方的顾问,设计融资结构、安排债务担保,并在面临Carl Icahn等反对派压力时成功推进私有化。
4. 跨境并购(Cross-border M&A)
AB InBev收购SABMiller(2015–2019年,1070亿美元):Skadden协助处理美欧中多方反垄断审查,提交详尽的竞争分析材料,最终获批并完成分拆要求。此为啤酒行业史上最大并购交易。
联想收购IBM x86服务器业务(2014年,23亿美元):Skadden负责美国与欧盟监管审查协调,同时协助设计知识产权转让路径,推动中国买家成功“走出去”。
Pfizer收购Wyeth(2009年,680亿美元):Skadden 协助协调全球法律团队,特别是在监管申报和反垄断合规方面为Pfizer取得关键节点突破。
Skadden的并购策略,常被称为“企业博弈的手术刀”:既快速切入,也极具防御韧性。
白领辩护与政府调查:华尔街的法律盾牌
为高盛(Goldman Sachs)应对马来西亚1MDB丑闻提供辩护:面对美国司法部、SEC、马来西亚政府三方调查,Skadden协助达成逾30亿美元和解。
为大型私募基金处理内部举报与FCPA调查:Skadden协助调查处理,采取“隐性整改”策略,使客户避免公开曝光。
四、其他著名案例:判例与谈判背后的战略布局
2008年金融危机Citigroup救援:Skadden受美国财政部委托,为Citigroup设计180亿美元救助结构,包括优先股发行及政府注资。纽约南区法院最终批准该计划,判决指出:“This restructuring is essential to stabilize the financial system and protect public interest.”
Tesla股东诉讼案(2023–2024):Skadden为Tesla辩护,应对针对马斯克560亿美元薪酬包的股东诉讼。2024年1月,特拉华衡平法院裁定支持Tesla:“The compensation plan is fair and in the company’s best interest, reflecting Musk’s exceptional leadership.”
2025年国际仲裁胜诉案:Skadden代表亚洲能源企业在50亿美元合同仲裁案中胜诉,仲裁庭裁定:“The claimant’s breach of contract is unsubstantiated, and the respondent’s defense is upheld.”
SEC v. Mozilo(2010):在Countrywide CEO安吉洛·莫齐洛涉嫌证券欺诈案中,Skadden 虽未阻止民事起诉,但成功与SEC谈判达成和解,客户未承担刑事责任。
(图片来源:Skadden Facebook)
五、荣誉与奖项:实力获广泛认证
在Chambers Global 2024中,Skadden在并购、白领辩护、资本市场、税务、国际仲裁等多个领域获评Band 1。
被《美国律师》(American Lawyer)连续多年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律所之一”。
在《Global Investigations Review》和《Benchmark Litigation》排名中,Skadden的合规与诉讼团队均在美国榜单前列。
其合伙人也屡获个人荣誉,如:
➣ David Zornow:被誉为“白领刑辩界的罗杰斯”,长期担任Skadden刑辩团队负责人。
➣ Nancy Lieberman:多次被Benchmark Litigation评为“Top 100 Trial Lawyers”。
六、律所文化:精英化,但务实
Skadden以精英文化著称:招人标准极高,培训体系完善,但也强调实务能力和效率。
“没有多余的show,只有彻底的准备和精确的判断。”是一位合伙人对律所文化的总结。
与其说Skadden是“高冷名校派”,不如说它是实用主义下的“精密机械”——干活极稳,出手极准。
七、攻防之道,见于方寸
Skadden不讲情怀、不打鸡血,但它总能在最关键的时刻为全球最大交易画上最后一笔、在最危险的监管风暴中替客户挡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