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开屏图 关于我们 战略管理 品牌荣誉咨询 誉问内参
誉问概况
誉问概况 社会责任 誉问动态 誉问荣誉
咨询服务
战略管理咨询 品牌荣誉咨询 组织人才咨询 业务拓展咨询 定制化咨询 海外游学项目
誉问内参
誉问研究 专业文章 誉问月刊 头部4条
活动动态
誉问活动 行业动态 咨询研究商业活动
联系我们
加入誉问
加入誉问 招聘岗位 常见问题
从“单兵作战”到“生态协同”:中美脱钩后,普通律师的破局指南
时间:2025-04-09 作者: 誉问

中美脱钩的叙事,正在从政治经济舞台移向更深层的产业结构与规则秩序。这种变化最早波及的是宏观贸易、科技供应链,但它所激起的涟漪,已经传导至法律行业的每一处神经末梢。

对律师行业而言,这不再只是“涉外业务少了”这么简单。更深刻的变化在于,法律服务的供需逻辑、组织结构、能力边界正在重塑。尤其对那些尚处于“上升期”或“转型期”的普通律师而言,能否从“单兵作战”走向“生态协同”,成为穿越周期的分水岭。

一、“单兵作战”的边界正在逼近

过去十年,很多律师依靠某一类案件、某一位客户、某一个上游行业吃得很好。但在如今这种地缘政治、高科技博弈不断加剧的背景下,这种单一依赖模式正在失效。

比如一位原本专注跨境并购的中层律师曾表示,过去90%的案源来自于中美之间的投资交易,但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该板块几乎“按下暂停键”。客户不再需要对接美国,而是将注意力转向东南亚、拉美甚至中东。但他本人却没有任何相关国家的资源或服务能力,陷入“无案可接”的困境。

这种困境,其实折射出一个关键问题——个体律师的能力边界,已经无法匹配法律服务日益复杂、跨界、跨国的生态需求。

二、“生态协同”的破局路径:不是做更多,而是连接更多

在中美脱钩背景下,法律服务的主战场正悄然迁移。从以“美国法/英美法为中心”的传统涉外业务,转向更加多元化、多极化的“全球+本土+政策”三位一体服务体系。

在这一转向中,个体律师需要的不再是“全能型选手”的幻想,而是能够在一个更大生态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并完成跨组织协同。这包括三个核心动作:

1. 主动加入多边律师服务网络

不仅是“走出去”,更要“融进去”。比如,某江苏中型律所通过与印尼、越南、阿联酋等地律所组建“跨境法律协作体”,建立案源互推机制。一位专注能源项目的普通律师,借此机会参与了多个中资企业海外风电项目合规评估,并在短短一年内积累了多个新市场的实务经验。

2. 打造“法律+产业+政策”的复合型服务模块

客户不再只需要“法条解释”,而是希望律师成为他们产业转型与市场重构过程中的“隐形参谋”。一位年轻合伙人通过与地方开发区、会计事务所、供应链咨询机构共同设计“新能源产业投资全流程服务包”,赢得了数家中型企业的全年顾问合约。

在这种协同中,律师的“专业单点”变成了“解决方案拼图”中的一块,价值反而更大。

3. 回归内需市场,拓展服务边界

国家正在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鼓励县域经济、地方制造业、农业科技等领域发展。律师可以更多关注中小企业、产业园区、链主企业等“新经济参与者”的法律服务需求,如合同风险控制、知识产权保护、合规培训等。

三、协同不是“更卷”,而是“更稳”

“生态协同”说起来很美,但对普通律师来说,往往意味着要打破原有的舒适区。这种改变,不只是学习新规则,更包括:学会与不同背景的专业人士共事;接受项目管理而非“接案结案”的节奏;理解客户战略而不仅是法律风险。但这不是“更卷”的表现,而是“更稳”的路径。

因为在越来越不确定的时代里,最重要的生存策略不是拼运气、赌热点,而是构建一个“你不是非干不可,但你干了别人干不了”的稳定合作位置。

四、连接生态,才有未来

脱钩不是孤立事件,而是对整个全球法律服务系统的一次深度“压力测试”。这个过程中,一批律师可能会被时代边缘化,也有一批律师正在通过“生态协同”找到了第二曲线。

律所管理层要看到:你不是在培养几个“业务大拿”,而是在构建一个能跨越周期的“协同引擎”。年轻合伙人要意识到:你不是要成为“什么都会”的英雄,而是要成为“系统连接者”。

在下一个周期里,最有价值的律师,不是那个“最能打的”,而是那个“最能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