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二月末的北京暮色浸染康莱德酒店的落地窗,一场关于法律行业未来的激辩正穿透科技与人文的迷雾。
2025年2月28日,由访律发起,誉问、威科联合主办的「睿界私董会」年度首场活动在北京康莱德酒店圆满落幕。近20位位律所决策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AI)如何重塑法律行业”。
活动开始,访律创始人张静女士用一张“人类社会科技发展示意图“作为引子,开启了当天的会议。
接下来,威科集团中国法律及财税业务部副总经理李江先生,以《人工智能如何重塑法律行业》为题,描绘了一幅AI在法律领域的全景图:
合同审查效率大幅提升
法律检索耗时缩短至分钟级
智能助理解放律师事务性工作……
但技术狂飙的背后,挑战同样尖锐:
数据隐私泄露的风险、AI“幻觉”导致的结论偏差,以及法律判断中复杂价值权衡的不可替代性。
面对这些挑战,李江总提出了应对策略:建立“人机协作”的新标准。他强调,法律人应主导数据治理、构建算法验证机制,将AI定位为“效率杠杆”,而非决策主体。
他在总结中再次强调:“未来,随着高质量数据治理和先进算法的应用,AI将继续推动法律行业的创新与发展,但法律人的智慧与判断力始终是行业的核心。”
在李江总分享后,20位律所管理者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在AI浪潮下法律行业中正在发生的真实挑战:
价值重构:客户为“律师工时”付费的意愿降低,迫使行业从“时间售卖”转向“智慧交付”;
能力迭代:年轻律师若过度依赖AI工具,可能弱化其对法律思维的独立判断能力。
案源流失:标准化服务市场被法律科技平台蚕食,中小律所面临巨大的“技术代差”压力;
一、AI定义律师的新价值
而在挑战背后,共识也逐渐浮现。参会嘉宾一致认为, AI虽能高效处理信息,却无法取代人类的情感共鸣与复杂系统的理解力。正如一位律所主任犀利指出:“AI或许能写出完美的法律文书,但它无法捕捉谈判桌上对手微妙的表情;它能推送相似案例,却无法在客户哽咽时递上一张纸巾。”律师的核心竞争力正从“信息处理效率”转向“复杂系统理解力”。共情力、创造力与精准的价值判断,始终是法律人无法被替代的护城河。当AI能够预测80%的诉讼结果时,剩下的20%恰恰是律师的黄金战场——那些涉及行业规则、政策模糊地带与人性复杂变量的案件,需要的是“法律直觉”与“社会洞见”的有机结合。
二、AI助力律所管理革新
多位管理者一致认为,“未来的律所本质上是一个知识管理平台。”律所需要通过AI技术将隐性经验转化为可迭代的智能系统,例如构建案件数据库、设计标准化服务模块,甚至训练专属垂直模型。然而,这种转型绝非冰冷的“去人性化”,而是让律师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专注于高附加值的战略咨询与危机干预。
三、AI赋能法律行业
参会嘉宾们认为,技术的应用应当以人为本,服务于人类的根本需求。对于法律行业而言,这意味着大家必须思考如何让AI更好地服务于公平正义的目标,而不是简单地追求效率最大化。在这场变革中,法律人肩负着双重使命:一方面,要主动拥抱AI技术,将其转化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也要警惕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只有将科技的力量与人性的智慧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法律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正如一位参会者所言:“我们不是被AI威胁的旧物种,而是驾驭AI进化的新智人。”未来,法律行业将在AI的助力下迈向更高的境界,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用智慧为科技划定边界,用温度守护法律的初心。